立夏的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立夏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立夏的作文 篇1
今天是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立夏。
一大早,媽媽煮了兩個雞蛋、兩個鴨蛋,還特意為我變了一個彩色的蛋網。接著媽媽一邊把蛋往網里塞,一邊說:“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
接著,我們要玩一個有趣的游戲:斗蛋。我們每人拿出一個雞蛋,尖的一頭是蛋頭,圓的一頭是蛋尾。我們蛋頭碰蛋頭,用力一碰,只聽“啪”的一聲,唉,我的蛋碎了。媽媽得意地說:“哈哈,這局我贏了,下局肯定還是我贏,我要當蛋王了。”可誰知,這次我的鴨蛋把媽媽的雞蛋打碎了。最后一局了,我們用力一碰,哎呀,真喪氣,又是我的蛋碎了。于是,我們把蛋殼剝掉,吃起蛋來。
斗蛋好開心呀!
立夏的作文 篇2
每到立夏,就是我們最高興的日子,那一天晚上,媽媽會煮一鍋茶葉蛋,我們就會讓媽媽別把所有的但打碎,好拿到班級里頂蛋。
第二天來到學校,我先拿出一個比較硬的蛋,和方科臻比。我握緊蛋殼,向方科臻頂了上去,只聽“咔嚓”一聲,我以為方科臻的蛋碎了,便拿起來一看,“哎呀!我的蛋怎么碎了?”我大聲叫道。方科臻驕傲地說:“你這個軟蛋當然碎了。”我又拿出一個蛋和方科臻比,這次,我換了一個方法,直接打下去,又聽見“咔嚓”一聲,我的蛋又碎了,我想:“我媽煮的蛋也太脆了。”我抬起頭,看見講臺上有許多人圍著,我擠了進去,看見柯老師正在和黃翊展比賽,許多人都喊著柯老師加油,柯老師說:“千萬別把我的蛋弄碎了,我還要去三零二班比呢。”黃翊展卻說:“我一定會贏的!”他們便比了起來,一開始柯老師左躲右閃,過了一會兒,柯老師向黃翊展的蛋的邊上頂了上去,黃翊展的蛋碎了,“哈哈,柯老師贏了!”我們大叫道。
這次的頂蛋比賽可真是有趣啊!
哈哈,這真是一場有趣的斗蛋比賽!
立夏的作文 篇3
今天你吃蛋了嗎?一大早,媽媽拿來五彩毛線編的“蛋套籠”,將茶葉蛋小心翼翼地放進里邊,掛到了我的胸前,又剝了一個茶葉蛋給我吃,說:“立夏吃了蛋,夏天不疰夏。”臨出門,媽媽在我手腕上綁了一條五彩繩,說:“這是立夏繩,保佑我家寶貝平平安安。”
到了學校,同學們都帶了立夏蛋,我們開始拄蛋比賽。由于,我的蛋長得太弱小,一上“戰場”,馬上敗下陣來。最后,XXX成了我們班的大蛋王。吃晚飯了,奶奶給我夾了佷多“腳骨筍”和“軟菜”給我吃,說:“吃了‘腳骨筍’腳骨健健過。吃了‘軟菜’夏天不長痱子。”吃完飯后,爺爺帶我去稱體重,哈哈,我又重了幾斤。
時間過得真快,眼睛一眨,難忘的立夏就過去了。
立夏的作文 篇4
也許那天,陽光正好,微風不躁,你也在笑。
——題記
喜歡那爭奇斗艷的春天;喜歡那瓜果飄香的秋天;喜歡那自雪皚皚的冬天;更喜歡那蟬聲四起的夏天。
太安于現狀又一直為瑣事繁忙的我絲毫沒有注意到季節的變化。每一天都不知忙些什么卻又一直在忙,根本忽視了太多變化。
直到晚上忽然醒來時竟聽到了蛙聲,以為還在夢里,翻過身催眠自己,卻又無奈外面太吵,難以入眠,翻來覆去卻沒能如愿睡著,靜靜聽著外面的蛙聲此起彼伏,竟這么快到了夏天,竟這么快就要過完六年小學,一直周璇于畢業的我們,只想著還有幾個月的小學生活,全然忽略了時間的速度,一時想來,有太多不舍,忘記去做太多事情竟快要分別。畢竟還有那么多心事未說明白。
立夏了,也就要分離了,一起六年卻只剩下一個月,是這個季節提醒我們成長,分別。伴隨著蟬聲我們忙于考試;伴隨著蟬聲我們匆忙地寫著同學錄;伴隨著蟬聲我們一起做著還未完成的事情,這一年蟬聲那么響亮,又那么刺耳,好像在刻意提醒我們分別。我們在白天的蟬聲中回憶著往日的美好,在晚間的蛙聲中訴說著心中的不舍。它們卻又不停歇也說著同一件事:結束。
那年立夏,在記憶中來的那么早,那么早,以往盼望的暑假變得不那么讓人興奮。我們那么盼望成長卻又異常害怕用《長亭外》送別對方。可怕的不是分別,而是分別后的淡忘,
可怕的也不是時光,而是被時光沖淡的那些歲月。
那年立夏那么難忘,它教我們成長;那么立夏那么難忘,它教我們告別對方。
那一年立夏,有人笑著說解脫,有人哭著說不舍。
立夏的作文 篇5
今天不僅是5月5日,還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
立夏的時候中國有一個延續了一千多年的習俗,要吃茶葉蛋,還要急性碰蛋比賽。
今天,我們全班同學按照班主任張老師的要求,煮好三個茶葉蛋,待到了學校里,一到學校,大家便拿出自己的蛋和別人的蛋比起來,有的大火:“哈!你的蛋比我的小,你一定輸了!”,還有的說:“哎呀,怎么辦呢,我的蛋比你的小,怎么贏你呢?”
在我們焦急的等待下,到了第四節課,激動人心的碰蛋比賽開始了。第一輪我的第一個對手是的我的同桌張宸玥,我拿出了一個我精心挑選的,自認為是最厲害的大鴨蛋,“預備,各就各位,開始!”隨著張老師一聲令下,我和張宸玥便互相頂了起來,忽然間,我聽見“砰”的一聲輕響,我趕緊朝兩個蛋望去,不望還好,一看發現原來自己的蛋被張宸玥的蛋碰碎了,我的心一下子就涼了,我心想:真是出師不利,第一句就被別人打敗了。
被別人打敗了,我心里一陣郁悶,當我去觀看比賽的時候,已經到了最后蛋王之爭了,我們小組的廖家瑋帶著他的蛋一路過關斬將,殺到了最后一桿,現在,他要和另一個碰蛋新秀任童嘯單挑,只要打敗任童嘯就可以獲得蛋王之王的稱號。比賽開始了,五秒過去了,我又聽到了熟悉的輕響,原來廖家瑋輸了,支持他的人一陣陣哀嘆,大叫悲慘。
最后,岑銘皓、施雪妍乘客剩下的兩個蛋王,這一次碰蛋比賽,讓我享受了碰蛋比賽的無限樂趣,也讓我吃到了美味的茶葉蛋。
立夏的作文 篇6
早晨,我很早就起床了。我急急忙忙地穿好衣服,因為要去看媽媽有沒有給我買鵝蛋,結果媽媽沒買,我很難過,都快哭了,幸好我還有兩個備用的鴨蛋。在教室,終于等到了“斗蛋”的時間,我們先是跟同桌比。比賽開始,我輕而易舉地打敗了尚晉如,進入了決賽。決賽上我跟董樂瑤“拼”得不分上下,我緊張得要命,不過最后還是我贏了。接下來我遇上了陳俊,我們倆就開始了“戰斗”,雖然我很努力,但是我還是輸了。最后,竺楷瑞和葛泓澤對上了,他倆真是“針尖對麥芒”啊!我們班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這次的“蛋王”終于產生了,他就是竺楷瑞。今天的活動真是太精彩了,我很期待明年的立夏。
立夏的作文 篇7
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農歷的立夏。此時,“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的氣候特點:”此時太陽黃經為45度,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為“立夏”節氣。我國自古習慣以立夏作為夏季開始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實際上,若按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前后,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真正進入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紅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
立夏對農作物的影響:立夏前后,華北、西北等地氣溫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風,蒸發強烈,大氣干燥和土壤干旱常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尤其是小麥灌漿乳熟前后的干熱風更是導致減產的重要災害性天氣,適時灌水是抗旱防災的關鍵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鋤”,這時雜草生長很快,“一天不鋤草,三天鋤不了。”中耕鋤草不僅能除去雜草,抗旱防漬,又能提高地溫,加速土壤養分分解,對促進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壯生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立夏的作文 篇8
今天,我們舉行趣味頂蛋比賽,規則是同桌比,四人小組比,大組比,最后評出一個頂蛋大王。首先,我和王靜蝶比,“嗑,嗑!”兩聲響亮的破殼聲劃破了寧靜的教室,誰贏了你應該知道了吧?當然是我。
正好姜博文他們也比了個勝負,我又和姜博問文比,喀嚓一聲,蛋殼破了,不知是誰的,我連忙翻起蛋一看,原來是我的破了。我一下就氣餒了,心灰意冷,垂頭喪氣。連下面更精彩的比賽都沒看清。
突然,我們一大組呼喊起來,原來,勞天睿進入了決賽,快要贏了。我看得有點眼花繚亂,因為我后面的人擠來擠去的,拼命擠到我前面。頂蛋大王評出來了,真的令人歡欣鼓舞啊,因為是我們組的勞天睿,我們發出了一陣歡笑。
立夏的作文 篇9
夏更讓我記憶猶新,因為它的存在,代表著一種美好的回憶。
印象中,立夏與斗蛋總是捆綁在一起的。記得讀小學時,每年立夏,爸媽都會為我準備一只紅色的絨線編織袋,里面放上三四只白煮雞蛋,然后讓我帶著去學校。若在平時,帶零食上學是絕對被禁止的,一年之中唯獨立夏這天,嚴格的老師才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僅默許同學帶蛋,有時甚至會組織專門的“斗蛋比賽”。
想像一下,當時全班幾五六十號人各持一蛋,蛋尖為頭,圓處為尾,在默認的規則下,頭擊頭,尾撞尾,勝者就是“蛋王”。雖然每次敗者無數,只有1人擁有“蛋王”稱號,但能在緊張的讀書日子里享受到笑語不斷的快樂,無疑是幼時的最大樂趣。
立夏斗蛋這一習俗主要是為了幫小孩防“疰夏”。諺語有云:“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意指隨著氣溫上升,炎夏步步逼近,小孩子特別容易產生身體疲勞四肢無力、食欲減退逐漸消瘦的現象,這便是“疰夏”癥狀,據稱只要在立夏那天吃蛋,就可預防此病。 “立夏吃蛋拄心”。相傳很早以前,女媧娘娘為了下界小伢不疰夏,斗法勝了撒播這種疫病的瘟神,瘟神保證凡是女媧娘娘的子孫便不傷害。女媧娘娘傳話百姓:次年立夏之日,小伢胸前掛上煮熟的雞蛋鴨蛋,可避疰夏之疫。立夏節吃蛋與“掛蛋兜”的習俗,也沿襲至今。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蛋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
“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梁上笑喧閨。”立夏之日的“稱人”習俗主要流行于我國南方,起源于三國時代:傳說劉備死后,諸葛亮把他兒子阿斗交趙子龍送往江東,并拜托其后媽、已回娘家的吳國孫夫人撫養。那天正是立夏,孫夫人當著趙子龍面給阿斗秤了體重,來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體重多少,再寫信向諸葛亮匯報,由此形成傳入民間的風俗。又傳三國蜀漢鼎盛時,轄區遠至滇中,但在一些少數民族頭領中,有些人并不十分心悅誠服,建寧(今云南曲靖一帶)彝族頭領孟獲便是其中突出人物之一。等到劉備白帝城病逝之后,諸葛亮受命托孤,輔佐幼主,多次出奇制勝,七擒七縱,制服了這位桀驁不馴的孟獲,使他不得不對蜀漢幼帝和諸葛先生拜服得五體投地。后來,諸葛亮病重,臨終時特地召來孟獲,當面囑咐他說:“我雖死了,幼主阿斗仍在,你每年今日至少去看望他一次。”這天正是立夏時節,孟獲是個直性爽快人,一經答應,就要做到,從此,每年立夏日都要往成都拜見蜀主劉禪。數年后,晉武帝司馬炎滅了蜀國,把阿斗擄到洛陽,孟獲不忘諸葛亮所囑,每年立夏日仍然帶了親兵護衛前往洛陽看望阿斗。此人粗中有細,唯恐阿斗被虧待,每次都要親自用大秤稱量阿斗體重,一再告訴晉武帝,如有絲毫差池,他是決不答應的。武帝見他如此認真,便想出一個主意,知道阿斗喜食粘甜,每屆立夏,便命人早早煮了豌豆糯米飯給他吃,此時新豌豆上市,又甜又香,做成飯糯香可口,阿斗至少要吃兩大碗,等孟獲到來稱人,都比上年重了幾斤。難怪阿斗要“此間樂不思蜀”了。
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吃完立夏飯后,在橫梁上掛一桿大秤,大人雙手拉住秤鉤、兩足懸空秤體重;孩童坐在籮筐內或四腳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鉤上秤體重,謂立夏過秤可免疰夏。若體重增,稱“發福”,體重減,謂“消肉”。是日,孩童忌坐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門檻),謂這天坐地栿將招來夏天腳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須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數,方可解魘。舊時母親擇此日為女孩子穿耳朵,穿時一邊哄孩子吃茶葉蛋,當孩子張口咬蛋時即一針捷穿。也有為家養貓兒穿耳朵、札上紅頭繩的。早在古代的君王們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從此,立夏煮食豌豆糯米飯和稱人便在民間傳開,相沿成俗。現在,有些老年人不忘煮紅蛋送小孩,還要用竹筍炒瘦肉給小孩做下飯菜。
立夏的作文 篇10
我們班在“立夏”這天進行了“拄蛋”活動。
同學們都帶了不同的蛋來參加活動,孔晨涵和吳詩珩開始了他們鵝蛋的“拄蛋”比賽。只見她們用力地頂住對方的蛋,面紅耳赤不分上下,突然“啪”的一生,吳詩珩的大鵝蛋被頂破了。
我和石憶益開始了比賽,我帶了一個茶葉蛋,她帶了兩個鴨蛋。我們先用尖尖的箭頭頂了一會,鴨蛋先碎了,接著圓頭對圓頭,我們用盡全力狠狠地頂向對方,“啪”的一聲鴨蛋又碎了。
石憶益她害怕了,不肯拿出另外一個鴨蛋跟我比,想不到笑笑茶葉蛋贏了比它大了許多的咸鴨蛋,太開心了!
“拄蛋”太有趣了,明年“立夏”我要準備一個大鵝蛋,爭取拿個“拄蛋”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