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的作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jié)自己的心情。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yōu)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祭祖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清明祭祖的作文1
今天是星期天,早上我六點就起床了,我要和阿婆去八卦洲給太公和太婆祭祖。
七點,爸爸就開車帶著我們往八卦洲去了,太公太婆的墳在田野間,那里有好多的墳墓,一個一個的靠在一起,就像蒙古包一樣,但是里面住的全是去世的人,我們給他們燒了很多的黃草紙和冥幣,阿婆說燒這些東西給太公太婆在底下用,我們還給他們磕了頭,我還讓太公太婆保佑我學習進步,改掉錯誤。
我還看到了農村的春天,那里有開著黃色的青菜花,滿天飛著野鴿子,喜鵲和各種小鳥,我們還挖了很多的野菜,到處都是春天的氣息!
清明祭祖的作文2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的清明時節(jié),人們都會在心里默默地吟誦這首的古詩,來表達對先人的懷念之情。今日是清明節(jié)的第二天,爸爸開著車載著我們回鄉(xiāng)下去祭祖。
回到鄉(xiāng)下,我們吃完早餐后,還顧不上休息,就拿著所有拜祭的東西,便一起上山祭祖去了。
大約走了一小時,我們來到了拜祭先人的地方。但一眼看去,山上到處是雜草和小樹。于是大家都放下東西,叔叔拿著鐮刀把那些雜草割掉,爸爸和爺爺則拿起鋤頭使勁地鋤,把那些小樹和雜草連根鏟掉,我和媽媽也卷起袖子把雜草一根根地拔掉。
大家分工合作,使勁地干起來,大約過了一個小時,最終把雜草都清理干凈了。之后爸爸和爺爺鏟了很多草皮,我們輪流把草皮放到山墳上,把山墳弄好,然后放上拜山紙,最終用草皮壓著,總算弄好了。
接下來就是拜祭,我們把祭品放在墳前,爺爺拿出蠟燭和香點著了然后分給我們,讓我們分別磕頭拜祭,然后把香和蠟燭插在墳前,我們還把許多的紙錢放在蠟燭上,用火點燃,讓祖先也用得上錢。媽媽一邊拜祭一邊喃喃地說:“祖先啊!你必須要保佑她的學習提高,保佑我們全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之后爸爸放了一串大的鞭炮。祭拜完后,爺爺他們滅了火,把一切都整理好后,我們就提著籃子下了山。
清明祭祖給我們留下的是對逝去親人的懷念。所以,每年清明節(jié)祭祖的情景都讓我難以忘懷。
清明祭祖的作文3
今天是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我們一大家子人去山上祭拜老祖宗。
今天的風特別大,當我看見祖母把早已準備好的九龍會、紙錢、鞭炮等放入籃中時,我就對祖母說:“不能再迷信了,不要燒這種東西,你沒看見村口設了重重”關卡“,讓我們買水果和鮮花祭祖。”“去、去、去,小孩子懂些什么?不要亂說話”祖母罵了我。
一路上,我看見杜鵑花開滿了山崗,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大紅色的,紫色的,還有粉紅色的桃花競相開放,在風中搖擺。雖然風景很美,但是我無心欣賞。因為我一直思考著怎樣說服頑固不化的祖母。
在墓地,當她們要燒東西時,我又極力勸阻,說:“今天風這么大,如果一不小心,會引來一場森林大火,到時就闖大禍了。”可她沒人理會我的話,依然我行我素。忽然,對面那邊濃煙四起,著火了,幸好人多沒闖大禍,總算是有驚無險。我又說了:“我們可以把九龍會放在墳頭,老祖宗就會知道了,祭祖只要有心就行了,目的是求祖宗保佑我們平平安安的,假如我們闖大禍,老祖宗地下有知,也不會安心的。”
今天我好高興啊!我終于說服了祖母,避免了一場火災的發(fā)生,我真希望每年的清明節(jié),大家都能打破傳統(tǒng),做到文明祭祖。
清明祭祖的作文4
上課的時候,時不時聽到外面的鞭炮聲響,響聲很刺耳,會不會吵醒安睡的靈魂?應該不會吧,記得以前自己去祭祖的時候,在鞭炮聲中就特別安靜,覺得這一切特別神圣。
有些人,我從來沒有見過,但在他的墓前,我仍然覺得很熟悉。沒有見過,卻依舊想念,或許這就是親情吧!燒紙錢的時候,我會偷偷地許下一個心愿,然后淘氣地笑笑,以為他聽得到。紙灰滿天飛,飛得好高好高,長輩們告訴我那是他顯靈了,我信以為真,以為他就在我的身旁,只是我們都看不到。
現在呢?我不可能站在他的墓前再許下心愿了,我只能坐在教室里默默地懺悔,然后再許下心愿。現在的感覺不只是神圣了,因為多了一份沉重,或許是因為長大了,懂得了失去是再也得不到。
我的悲傷,他看不見也感覺不到,可活著的人卻可以知道。
我們總是習慣將自己的愛在心底隱藏,然后等到他不在的時候才知道懊悔,才覺得不應該隱藏,因為人需要坦誠相待。
我們總容易看到離開的人的好,卻看不到自己身邊的人對自己的關愛,然后輕而易舉地傷害身邊的人,無盡地追憶離開的人,只有當身邊的人也離開的時候才知道懊悔,懊悔自己的不懂事和不懂得珍惜。
人為什么總是要在失去的時候才知道珍惜呢?為什么總是不懂得發(fā)現身邊的一切美好呢?
失去了,要怎樣去找回?找回了,我們又會怎樣?找回的美好已經不完美了,因為它的身上有了傷疤,可我們卻總是在看到傷疤的時候才會去真正地在意和珍惜。
這,也許是人的本性吧!
失去,我試著不再讓它充滿遺憾,好好的珍惜現在的一切,不要等到一切再走遠的時候才大聲的喊著“不要離開〞。
清明節(jié),我沒有去祭祖,可想念依舊還在。
這天,爺爺早早地起床了,他忙開了。爺爺準備著蠟燭、香、顏料、祭祀用品……我和爺爺終于出發(fā)了!一路上的認可真多啊!爺爺對我說:“你看,這些人都是去掃墓的,山上可熱鬧了!
清明祭祖的作文5
今天,我去老家掃墓,還帶著老師下達的一個特殊的“使命”——一定要監(jiān)督家人不能帶明火上山。
我怕爺爺奶奶這兩個老古董象往年一樣又燒紙錢。所以催促媽媽早點去。在路邊的花店,我們買了一束白菊花。剛到家門口,果然看見一大疊金色的“大元寶”。我的使命來了,“奶奶,我來了。”我用上比平時甜百倍的音調呼喚奶奶。“哦,葉璇來了,再等一下我們就可以去上墳了”。奶奶看見我合不攏嘴地說。“奶奶,您說人死了還會不會知道?”“不會,死了就一把灰。”“哦,那您把那些元寶燒給他們,他們也是不會知道的呀。奶奶,今年我老師特別囑咐我們,要家長千萬不要帶明火上山。要文明祭祖。”奶奶正猶豫,我馬上趁熱打鐵:“奶奶,去年我去外婆那邊上墳時,因為那兒有人上墳燒紙錢,結果燒了大片樹林,這個人整整坐了三年牢。如果現在起火肯定不只三年了。奶奶,我們可不能這樣。”奶奶聽了愣了一下對我說:“好,聽我孫女的。”哈哈,奶奶,搞定。
我們全家高高興興地上山掃墓。墓前,風很大很大,卷起一陣陣落葉、沙子等,奶奶說:“幸虧聽葉璇的,要不然,這么大的風,萬一有什么不測,后悔都來不及。”我聽了,開心極了。
清明祭祖的作文6
四月五日,一個非常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清明節(jié)。
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歷史了,它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重要的八節(jié)(上元、清明、立夏、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在那一天,要禁火吃冷食,要去踏青、郊游、蕩秋千、打馬球、插柳、拔河等戶外活動。
在清明節(jié)那一天,我和哥哥陪奶奶去祭奠去世10年的曾祖父和曾祖母,奶奶帶了好多青團子,有豆沙餡的,芝麻餡的,奶奶說曾祖父和曾祖母喜歡吃,所以做這么多,還帶了一些用紙做的元寶,還有冥幣,說給他們送點錢,不要受苦了。來到墓地后,平時十分堅強的奶奶,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不停地往下掉。看見奶奶哭了,我和哥哥連忙上前勸阻,咱們拉著奶奶說:奶奶,不要哭了,人都已經走了,他們二老在天堂看見您這樣會更加傷心的呀!奶奶聽了咱們的勸阻停止了哭泣,說:乖,我不哭了,你們拜拜他們吧!咱們拜完后,便去給曾祖父母的墳頭除除草,灑灑酒。
祭拜完曾祖父母后,我和哥哥便按照習俗去插柳,顧名思義就是把柳枝插進土里,其意義就是柳條插土救火,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處處成陰。在插柳前,我和哥哥先去路邊每人折下一根柳枝,然后在路邊泥土堆里挖一個小坑,然后把柳枝栽進去,雖然插得東倒西歪,但咱們兄妹還是很高興。因為咱們給予了那兩棵小柳樹生命!
清明節(jié),我愛你!
清明祭祖的作文7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天,就是清明節(jié),天上下起了綿綿細雨。使路上的行人加快了腳步。
我和家人們去山上掃墓,來祭祖。山路彎彎曲曲的,我們也順著彎彎曲曲的山路,到了墓碑前。
在墓碑前,爺爺奶奶拿出了一疊紙錢,用打火機一張一張地燒,從他們的眼神中,我看出了他們悲傷的心情。爸爸媽媽手捧鮮花,慢慢蹲了下來,把花兒放在碑前,然后低下了頭,像是在念著什么。
來掃墓祭祖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都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樣,燒紙錢,送鮮花,最后低下頭,嘴里默念著什么。有些人控制不住情緒,掉下了眼淚,可見他們是多么想念自己的親人啊!
但在這些人中,有一個人非常例外,他坐在地上,手里拿著一瓶酒,還準備了兩個杯子,可是,那兒只有他一人——那么,另外一個杯子是給誰的呢?
我?guī)е闷嫘模瑴惤诵[隱約約地聽見他的話語:“老朋友,我們兄弟倆幾年沒見了,是吧?記得以前,你總讓我給你帶酒喝,喏,我今天帶來了,哥倆兒來痛飲一杯!”說完,他給那兩個杯子倒?jié)M了酒,他自己喝了一杯,又把另外一杯倒在墓碑前,接著又倒了起來。
喝完了酒,他又從一旁的袋子中拿出了口琴:“兄弟,曾經你最喜歡的歌,我給你把伴奏帶拿來了。”說完,他又把袋子里的伴奏帶拿出來,放進錄音機里,點了個開關,然后,他也吹起了口琴。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歌叫《送別》,我會用吉他把它彈出來,我非常喜歡這首歌。隨著伴奏帶與口琴配合起來的旋律,我深深陶醉之中,仿佛來到了另一個世界,這是個音樂世界,它是多么美妙啊!
過了一個小時,我和爸媽,爺爺奶奶要回家了。在路上,我鬧鐘還時不時浮現那位叔叔送別朋友的歌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清明祭祖的作文8
唐代偉大詩人杜牧曾在詩中寫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詩說得確沒有錯。清明節(jié)那天,綿綿細雨,似千萬條銀絲,從天空中飄落下來,像蛛絲一樣輕,像針尖一樣細,像棉線一樣長。
早餐后,我隨著爸爸媽媽一同去掃墓。一路上,媽媽跟我說,清明節(jié)是一個后人祭奠先人節(jié)日,而掃墓呢,就是拜祭祖宗一種形式,把他們墓地清理干凈,除去雜草雜物,代表我們對祖宗懷念。
來到山腳下,我抬頭仰望,看!那山頂上,煙雨迷蒙,仿佛一條條白龍纏繞著那青峰翠巒,青白相間,構成了一幅幅似乎淡薄卻又非常絢麗圖畫。走過了彎彎曲曲、坎坷不平小山路后,我們終于找到了祖先墓碑。在墓碑前,長了許多野草,已經有小孩那么高了,我和爸爸媽媽齊心協力,迅速地把野草除掉。然后,我們把燒豬、蛋糕、白酒等等一些食物拿出來,拜祭祖先們。在他們墓碑前,爸爸媽媽給我講一些關于祖先們故事,他們年輕時,由于生活艱難飄洋過海某生,在異國他鄉(xiāng)打拼,嘗盡辛酸,幾經努力,然后慢慢地建立一份家業(yè),但他們始終不能忘記自己出生地,帶著積蓄回到家鄉(xiāng),在家鄉(xiāng)落地生根……
聽了祖先們故事后,我感受到他們當時辛苦勞累、不屈不撓和精神,仿佛那些情景就浮現在我眼前。我們作為他們子孫,我們就應該學習他們這種堅強不屈精神,努力學習,把祖先們這種精神發(fā)揚光大。
清明祭祖的作文9
清明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祭拜祖先,緬懷先人的節(jié)日。我們一家懷著沉重的心情回老家,給去世的爺爺奶奶掃墓。
我們帶上媽媽親手折疊的金元寶,水果、點心、酒,還有鐵鍬就出發(fā)了。現在全國都倡導文明祭祀,我們決定不再焚燒紙錢,也不放鞭炮,時髦一下來個鮮花祭祀。路過一個花店,媽媽精心挑選了一枝枝黃色的菊花,讓營業(yè)員用黑色的紙和絲帶給扎成花束。
回鄉(xiāng)祭祖的人好多,路上的車輛排成長龍,一路擁堵,終于來到了墓地。墓地里雜草叢生,爸爸拿起鐵鍬,把爺爺奶奶墳上的雜草清理的干干凈凈,又鏟起周邊的土把墳尖堆得得高高的,我們老家俗稱“添墳”。媽媽把水果點心和元寶拿出來,一樣樣擺放在墓碑前。爸爸打開酒瓶,圍繞墳墓撒了一圈,邊撒邊說:“爸爸,我?guī)Я四類酆鹊木疲捅M情的喝吧。還有媽媽愛吃的水果點心,現在的條件好了,您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不要不舍得……”我雙手捧著菊花,獻給我從未見過面的爺爺奶奶。我們并排站立在墓碑前,恭恭敬敬地給爺爺奶奶三鞠躬。爸爸又陪爺爺奶奶聊了一會兒,我們才戀戀不舍得離開。
清明祭祖,表達了我們對逝去親人的深切思念。盡管陰陽相隔,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您。
清明祭祖的作文10
今天是清明節(jié),我和家人去給奶奶祭祖。
吃過早飯,我和爸爸出來,發(fā)現下一點雨真可謂是“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呀
我和爸爸出來,當然還有大姑,再徒中,聽大人說姑可能來,我興奮及,因為說不定姐姐也來果然不出乎我的預料姐姐來,可她有點暈車,所以到剩一點路得時侯,我們兩走著去,路不太遠。
我們走路,鄉(xiāng)間路上下雨后一片泥濘可是卻十分美。雨滴打在我們的面頰上十分的涼爽,又好像在唱一首歌,我們邊走邊欣賞景色:路上到處都開滿五顏六色的花,他們爭芳吐艷,一朵比一多好看。不久就道。
我們先給老爺上墳,那有點高,我費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去,哪兒是土墳,又剛下過雨所以十分的滑,我差一點就摔倒,幸好姐姐把我扶著。我們給老爺先燒點紙,然后放一串鞭炮,表失去邪。
下來該給奶奶上墳奶奶的墳上十分美麗上邊有兩棵綠油油的松樹,地前面還有一片金燦燦的油菜花,油菜花的葉子上還有幾顆晶瑩的露珠,墳對面還有一個溝,溝下面還有一條清澈見地的溪魚兒游來游去。接下來我們去舅爺家。
舅爺家有許多蜜蜂,在院子里到處亂飛,十分嚇人。我用衣服把頭一蒙,一溜煙,就跑過去,可姐姐還在對面,不敢過來,最后,還是姑姑把她包過來得呢。
我的清明節(jié)有趣嗎?
清明祭祖的作文11
到奶奶家時,她站在黑漆漆的屋內,立著不動,不知在干什么。驀地打開燈,叫了一聲:“奶奶!”
“誒!”她嚇了一跳,面上顯露出一種驚訝的神色,很明顯,她又不記得我了,只當我們是來她家做客的陌生人。
“你們怎么來了?”欣欣然的語氣。
“奶奶,今天我們要去上墳啊,房間里這么黑,閉著燈做什么?”我站在她剛才的位置抬頭,視線正好對上爺爺的相片,心中已有幾分了然。
“哦——”她眼里顯出一種迷惘,又不知想什么去了。這般愣了一下,她馬上殷勤地給我們搬椅子去了。
正屋的暗紅色圓桌上,一個不知有多少年份,篾條編的大篩子里,里面已端正鋪著一些金光閃閃的元寶和慣常方式編的紙錢,家鄉(xiāng)那的折法倒是新奇,不知道別處有沒有:將一小疊紙錢的中端用塑料繩綁起來,再一上一下地將每一張紙錢分成兩份。這樣撐起來,是為了好燒,蓬松一些,倒是好看。
有幾捆已經做好了,成為一個個勻稱環(huán)成一周的燈籠,在其中,有幾個賣相極其難看,松松垮垮,似是要崩塌。不用問,一定又是奶奶的杰作。每至清明、鬼節(jié)之類的祭祀節(jié)日,她總要自告奮勇的折上幾個。我們干脆將兩沓疊在一起,滿得任它想散也散不開,這樣看來,終是有幾分像模像樣了。
徒步至爺爺的墓地。爺爺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走了,所以心中無甚印象,只有區(qū)區(qū)幾個片段罷了。但只有看到墓上寫著“孫女劉沐陽”,才能突然體會到,這下面躺的,是我的親人,我身體里流的,有他的血脈。
紙錢的灰燼在風中飛舞,火熏得我看不清后面人的臉,卻有一種無形的肅穆。白煙升騰,嗆鼻,眼睛酸澀得幾乎要哭出來。
掃完墓后,一向話很多的奶奶出奇的沉默,低著頭飛快的走在隊伍最前面。我心中奇怪,便快步跟了上去,一看,她竟在哭。
我從沒見過奶奶流淚。爺爺葬禮于我來說已經是很久遠很久遠的事情了,所以從未見過她為爺爺的事情難過的樣子。更何況奶奶還有輕微健忘癥,在她印象里,我一直只有五歲。許是觸景生情了么。我心中也涌起一種難言的情緒。清明啊,是草長鶯飛的時節(jié),也是清明祭祖的大節(jié)。就像于丹說的那樣,在這個日子里,我們的魂魄能和所有的親人在天上相聚。
清明祭祖的作文12
這天,爺爺早早地起床了,他忙開了。爺爺準備著蠟燭、香、顏料、祭祀用品……我和爺爺終于出發(fā)了!一路上的認可真多啊!爺爺對我說:“你看,這些人都是去掃墓的,山上可熱鬧了!
4月4日是清明節(jié),大家都很熟悉。
清明節(jié)我們都有一個習俗----上山祭祖。
這天,爺爺早早地起床了,他忙開了。爺爺準備著蠟燭、香、顏料、祭祀用品……我和爺爺終于出發(fā)了!一路上的認可真多啊!爺爺對我說:“你看,這些人都是去掃墓的,山上可熱鬧了!”聽了爺爺的話,我已經有些“蠢蠢欲動”了。經過了坎坎坷坷的路后,我們終于到了。
山上的路可真難走啊!我一步一步地慢慢走,爺爺跟在我的后面走。山上的景色可真美啊,聽,丁冬的流水聲,姿態(tài)各異的山花……山路越來越陡峭,我也越來越累,氣喘吁吁的。我們沿著小徑走上山,一路上,上山下山的人數不勝數。經過我們的“跋山涉水”,終于到了我太爺爺的墓前。我看見墓上長滿了野草、野花,爺爺立刻用割刀割草。而我在給太爺爺的墓描字。
這描字可不是簡單的活!我生怕顏料會滴下來,就小心翼翼地描著。爺爺割完草后,來到太爺爺的墓前,拿出蠟燭、香和祭祀用品,擺在太爺爺的墓前,點上蠟燭、香,祭拜起來。我跪在爺爺旁邊,祭拜太爺爺,我希望太爺爺的在天之靈保佑我學習更上一層樓。忽然,我看見了許多山花,我馬上跑到了那兒,摘起山花來。
我摘了許多山花,轉頭望去,下面的景色盡收眼底。啊!我們的祖國可真美麗啊!
清明祭祖的作文13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的這個節(jié)氣,我們都會在心里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借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歡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想起他們以往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桃紅柳綠,遍地金黃的油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蘇的景象,這是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季節(jié)。清明時節(jié),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期望,珍惜生命,讓自我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完美的人生。
還要對生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讓自我的每一天都充充實實的,這樣才會不讓自我遺憾,并且對得起他人。
清明祭祖的作文14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今年的清明節(jié)卻天朗氣清。以前爸爸不帶我去祭祖,說我太小了,會被鞭炮嚇哭。今天老爸卻對我說:“逗逗,我?guī)闳ソo老祖宗們掃墓去。”
我坐在汽車里看著窗外的風景,爸爸告訴了我清明節(jié)的來歷,同時又告訴我清明節(jié)祭祖是對先人的一種懷念。一路上看著滿山遍野的映山紅都盛開了,十分美麗!
我們在城里都是帶著一束菊花來緬懷故人,但是鄉(xiāng)下老家人卻給故人燒一些紙錢、放鞭炮。我對爸爸說:“爸爸,老師告訴我們清明節(jié)燒紙錢會污染環(huán)境,也可能會引發(fā)森林大火,我們應該要文明祭祖。”爸爸說:“好的,聽你的,小家伙。”
只見爸爸從后備箱里拿出一些貢品和菊花,并沒有鞭炮和紙錢。我這才知道,原來爸爸一直都是文明祭祖的啊。
清明祭祖的作文15
“清明節(jié)的時候雨下得很大,路上行人想銷魂,問酒吧在哪里,牧童遠遠地指著杏花村。”每當我想起當代詩人杜牧的詩,我就覺得快到清明節(jié)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到了8點左右,我和媽媽爺爺一起從家里出發(fā)了。在路上,我繼續(xù)回憶以前,好像從未見過奶奶慈祥和藹的樣子,腦子里也沒有關于奶奶的事跡。她長什么樣?你能好好待我嗎。一系列問題一下子涌入了我的大腦。我問媽媽:“你見過媽媽、奶奶嗎?你能好好待我嗎?”媽媽不得不說。“老實說,她對你很好,你犯了錯誤,她一直袒護你。”經過幾十分鐘的汽車顛簸,我們終于到達了奶奶的墳墓。我們清除了墓前的雜草,疏通了邊緣的排水溝,擺上祭品,點上了香和蠟燭,把折好的紙錢燒成灰燼,包含了對親人祭祀的思念。我們結束中華民族的儀式后,叔叔拿出鞭炮,發(fā)出“啪”的聲音,那聲音就像天上打雷一樣震耳欲聾。我默默在墳墓前許下愿望:“奶奶希望我讀書聰明,學習提高,全家幸福健康。”在煙霧彌漫的山野里,我們踏著泥濘的路往回走。路上扶著老人帶著小孩子去掃墓人,三五成群,或者一兩個姍姍來遲的舉動,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那么有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