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作文600字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作文600字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明作文600字 篇1
今年清明節,我跟著大人一起去上墳,祭祖,祭奠的是我的太姥姥。太姥姥埋葬的地方,也是媽媽的老家:北京市門頭溝區。
我們到了門頭溝區,首先要去太姥姥長眠的那片土地。這是我第一次來,并不熟悉,所以也不知道被一米高的野草劃了多少下,終于來到太姥姥的墳上。我在山下就看見有一個明顯的標志:高高的電線桿。太姥姥的墳就在電線桿的一顆大樹旁。當地的風俗都不立碑,所以根據這個標志我們才找到的。這是我第一次目睹祭祖的過程:首先,大人們把白色的紙錢掛在一旁的樹叢上,接下來舅舅和舅媽把假錢放在墳頭上,所說的假錢就是冥幣,上面還寫著“天地通用”,有一百元的,一千元的,一萬元的,十萬元的,最大的就是五十萬元的。
除了紙錢,假錢還有存折,存折做得和真的一樣,上面印著存款的錢數和支取數目,存折后面印著:存款自愿,取錢自由,天地通用。大人們一邊把這些東西放在墳頭上一邊說:“姥姥,你孫子孫女給你送錢來了,你可別再省著花了,想吃什么就買點什么。
明年我們再給你把錢送過來。你看,你的重孫子、重孫女都來了,現在大家都過得挺好的,我們每星期都去看我爸我媽,都在你兒子家里聚……明年我們再來。”接著又把買來的很多點心、水果擺在墳的四周圍,是讓太姥姥“吃”,我想…..這些吃的應該都是讓山里的動物給吃了。
聽姥爺說太姥姥年輕時很貧困,直到老了才享了幾年福。我覺得太姥姥很幸福,雖然我并沒有見過她,哥哥、姐姐們也沒有見過她,但我們仍然和父母一起祭奠她。我覺得太姥姥應該為她有這么孝順的兒女,這么優秀的孫子感到自豪!
清明作文600字 篇2
一大清早,爸爸又起床了,吵死了。我帶著惺忪的睡眼向他抗議道:“老爸,今天放假,你又要去哪?”“寶貝,今天是清明節,爸爸得去“護路”,你自己晚點起吧。”爸爸邊忙邊說。“護路”,這讓我想起了每年的清明節,是爸爸他們單位最忙碌的時節。望著爸爸遠去忙碌的身影,我睡意全無,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自從人類發明了火,它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讓我們在黑夜里有了光明,在寒冬里有了溫暖。火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幫助我們告別茹毛飲血的生活,促進人類的文明與社會的進步。但如果你運用不當,火,也隨時可以傷及我們的生命,燒毀我們的財物,給我們帶來災難。所以我們小學生要學習一些消防安全知識,并掌握發生火災時的基本逃生知識來保護我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例如:一旦你發現火情,請先撥打119。
通話時一定要留下火災詳細地址、報警人的姓名和電話。如果是家中著火,不要慌亂,要保持沉著冷靜,就地取材,及時有效地撲滅它。如果火勢嚴重,身上著火了,來不及脫衣,就臥倒在地上打滾,把身上的火苗壓熄。如果有其他人在場,可用濕麻袋、毯子等把身上著火人包裹起來,就能使火撲滅;或者向著火人身上澆水,或者幫助將燒著的衣服撕下。在公共場所(如商場、影劇院、禮堂等)發生火災,每一個人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爭分奪秒,向安全通道有秩序地快速離開,萬一被火困住,要隨機應變,采取恰當的方法,設法脫險。
每年的清明前后,是火災的高峰期,造成的火災原因主要是不文明掃墓引起。俗話說“疏忽一時釀火災,痛苦一生追悔遲”,如果大家對消防知識有一點了解,能做到文明掃墓,就不會有那么多的火災發生了,老爸也不用那么忙了。
我們共同呼吁:“讓火災永遠成為歷史吧,讓火災遠離我們的家園,讓我們攜起手來,把世界變成一個全新的文明大家庭。”我堅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明年的清明節,爸爸他們就不用那么忙了。
清明作文600字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祖掃墓和踏青的大好時節。
今年的清明節,居然陽光明媚。爸爸帶我來到了烏鎮,說是去感受一下我們家鄉地地道道的清明習俗。我們來到古老的青石板鋪成的大街上,只見人來人往,熱鬧極了。我穿梭在人群之中,這兒瞧瞧,那邊摸摸,別提有多興奮了!忽然,迎面走來了一隊穿著古裝,抬著轎子的隊伍,原來是“蠶花娘娘”來了。只見蠶花娘娘身穿一件潔白的衣裳,肩上披著粉紅的飄帶,宛如一位仙女翩翩而來。這是我們烏鎮一年一度的“蠶花盛會”。傳說用蠶花娘娘的圣水來洗蠶花手,今年蠶繭就能豐收。我們家鄉桐鄉是重要的蠶桑基地。每到清明,都要舉辦蠶花盛會,以祈禱蠶桑豐收。
送走“蠶花娘娘”,我順著人流來到了小河邊,只見河里一條條小船,正載著游客悠閑地穿梭在古色古香的民居中,船槳激起的微波,慢慢蕩漾開去……游人、故居、小橋、流水……形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好好!”咦,那邊又有啥好戲?這么熱鬧!我顧不上爸爸的叫喊,掙脫爸爸的手,往人聲鼎沸處跑去。原來,那邊有一座古戲臺,臺上正在演出戲曲節目。演員們精彩的表演,引來了觀眾一陣又一陣叫好聲。這就是非常有名的烏鎮香市。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感受這不一樣的節日。你看,連金發碧眼的外國友人也來了,流露出欣賞的眼光,他們大概也被這水鄉古鎮吸引了吧!
一陣陣香氣撲鼻而來,是什么香呢?我這個小讒鬼忙循著香氣奔去。形狀各異、風味各異的粽子,青得發亮的青團子,燒得噴香的螺螄……看得我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各式各樣的清明小吃也成了家鄉一道獨特的風景。
清明節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過得既有意義,又很隆重。
清明作文600字 篇4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節是在學校過的不可以在家里過。在家里,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可以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肴——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里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干凈的報紙,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里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后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后備箱中的佳肴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仿佛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于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后,就拿出炮竹“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仿佛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后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不愧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么的有意義,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尋常。又有活動,又有學問,還有佳肴。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比西方節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義。
清明作文600字 篇5
清明節在我們家鄉,家家戶戶都要做上一大堆的青團,除了掃墓祭祖時用,更多的是大家圍在一起應令嘗新。
今年的清明節,我們家也像往年一樣。一大早,就見奶奶開始忙活了起來。只見她把糯米粉和粳米粉按比例放在洗干凈的臉盆里,再把嫩綠的艾草煮熟放入臉盆中,加入少許熱水,就開始和面了。這時輪到我上場了,我幫奶奶打下手,用力地按住臉盆,使奶奶更方便地和面,奶奶說:“要做青團,最重要的是要和好面了,面和得有勁道,青團吃起來就有嚼勁,否則就會粘牙齒。”不一會兒,面和好了,奶奶把它分成一個個乒乓球大小的青團放在臉盆中,猶如一個個綠瑪瑙灑落在了大玉盤上,有趣極了。開始做青團了,先用大拇指從“球”的上面按下去,再用其他手指在表皮上擠捏,然后在凹進去的地方放一些餡料,最后把口封住搓圓,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糯米上滾上一圈,青團上粘滿了一顆顆雪白的米粒,一個青團就做好了。
看著奶奶做起來這么簡單,看得我也心動了,連忙下手做了起來。可一會兒后,我不怎么想了,因為我做的青團沒一個像樣的,有的餡料漏了出來,有的表皮開了一條裂縫,還有的變成了一個四不象……奶奶告訴我做這個必須心靜下來,不能著急,我按照奶奶教我的方法,最后果然做成功了。一個、兩個、三個……看看一個個身穿雪白珍珠的青團,整齊地排列在蒸鍋上,我別提有多高興了。
一會兒,美味的青團就蒸好啦,吃著自己親手做的青團,心里別提有多甜了,感覺自己學會了一件很了不起的本領,非常有成就感。
清明作文600字 篇6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最重要的祭奠節日之一。清明這天,天空灰蒙蒙的,整座城市籠罩著一層薄紗,淡淡凄涼,絲絲憶念。豌豆味的空氣中是濕漉漉的,夾帶著對逝者的哀思。
晨曦,游蕩在河的左岸,繞過長滿清明草的田野。衣袖拂過枯舊的柵欄,帶走那殘留的希望。清風凌亂了發絲,心中泛起點點漣漪。遠處的山,被晨霧渲染的縹緲無痕,彌漫著一絲神秘的氣息。早起的小孩沒有半點憂傷,而是歡快的手拉著手在綠油油的草地上轉圈圈,他們可能覺得,人是上帝送給世界的禮物,上帝只不過是在收回禮物而已。
正午,晨霧和雨絲已經退去,灼熱的陽光燙烤著,終于給悶熱的大地抹上了一種朦朧的色彩。路上稀疏的人們,拖著疲憊的身形,眼里滿是悲傷的情緒,望著遠方的道路。來到墓前,一片片枯葉松松散散地堆著,腳下傳來聲聲清脆的破碎聲。輕輕地放下手中捧著的鮮花,拔了周圍的野草,將周圍的垃圾清理干凈。端端正正地插上三柱香,撕開粗糙的紙錢,連帶著雜亂的葉片變得火辣辣,耳邊不時有白灰飛過,又輕輕地落在泥濘的山路上。幾個大人圍在燃著的紙堆旁,疊放著的紙錢被火一點點吞噬,它沒有任何反抗,沒有掙扎,化為灰燼慢慢逝去。死去的人是否收到,沒有人會知道。
漸漸的,天空成了紅灰色,幾朵四處飄蕩的云,在紅灰色上掩蓋下若隱若現,毫無生氣,從眼前慢慢消失。遠處的房屋,仿佛被一只巨大的手,狠狠推入了黑色的海洋,墜落得悄無聲息。一絲清涼,天際的微光慢慢消去。入夜微涼,銀河中月悄悄掛上了,星慢慢現身了,我凝視著它們,它們就像黑暗中跳動的焰火,低垂天際,搖搖欲墜,眼睛一睜一閉,昏昏欲睡。
腳一踢,手一伸,揉著惺忪的眼睛,站在玻璃窗邊,我看見了一個新世界。
清明作文600字 篇7
又到了4月份,清明節又悄悄地走來了,又是一個踏青的日子……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一般是在公歷的4月5日。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然而今年清明節的天氣卻非常的好。
星期天,我們家去了旗峰公園,說說笑笑地爬上了旗峰山,在古廟里為我的外公,外婆和爺爺燒紙錢,求平安。也許爸爸媽媽每次過清明節都會很傷心吧!因為爸爸媽媽還沒有我現在這么大的時候,他么就已經走了。我很想見見他們,但是……而且現在我連外公,外婆的墳都沒有見過,我只掃過爺爺的墓。
清明,你真是一個讓人悲傷的節日啊。
清明作文600字 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次清明時節,又是紛紛細雨,又是面對冰冷墓碑而黯然灑淚的時刻,一代代人都在問自己:我從哪來,要到哪去?盡管咱們每個人從孩童時代起就這樣問父母,直到長大后還是無法清楚地回答自己。因為避諱,也因為禁忌還因為難以表述的窘迫心境,所以,佛教禪守就有了:從你來的地方來,到你去的地方去。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如同提出這個問題一樣,不需要什么思考,當咱們在清明細雨中緬懷逝去的親人或先祖,每個人都明白自己仍然如同他們一樣,從虛無間由父母帶自己到了這個人世,又從這個世界回到了一抔黃土中。而在這個世界走了一遭后,給這個永世永存的時空留下的最珍貴的東西,除了一段為時不會太長的名聲,讓親友和后輩有所懷想,再就是這一墳墓讓同樣不會延續太久時間的后人們來祭奠。
佇立在清明細雨中,深思于安放親人的墳墓前,讓純潔得只剩下親情與生命意識的哀思伴隨著清淚,淡淡地和著雨珠輕輕流淌。也許,它能清洗沉積太久的紅塵世俗的紛雜無奈,給自己一份清新和明白,給遠去的親人或先祖一份醒悟清明的告慰,相信自己能活出清清爽爽的生活,擁有自己的清清白白的人生,那么,在面對親人在天之靈的懺悔中,咱們民族的清明節就真正成為了人生的清醒站了!
清明細雨在飄灑,人生思緒在輕揚,對冥冥之中的祖先或親人的景仰與懷念,重溫自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天問,也許咱們能再次從心靈深處感受一種人生的超越,體會一份血緣親情的真純,在祖先血脈依存的凝聚力與感染力中,夢尋一段嬌花照水,楊柳臨風的美好境界……
清明作文600字 篇9
今天是四月五日,傳統的清明節又來到了,我們來到了祖先的墓前進行掃墓。為什么要掃墓嗎?因為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
清明節這天我家也不例外,掃墓和拜祭祖先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一大早,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我們向城東南方向前進,我騎著自行車,飛快的到達目的地,鎖好車子后,我們開始上山,大概是剛下過雨的緣故,再加上山路都是土路,所以顯得格外濕滑,十分難走。一路上我的名牌運動鞋徹底遭殃了,已經看不見顏色了。但是,山上的美景還是很不錯的,放眼望去,可以看到連綿起伏的群山,還可以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和清脆的鳥鳴聲。在經過了一段艱難的路途之后,我們來到了祖墓前,只見墓的周圍雜草叢生,不是去年剛剛清理過了嗎?此時,我腦海里突然浮現出一句古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草的生命力真是強啊,僅僅一年的工夫就把整個大墓又遮蔽起來了,看來除草的任務艱巨,于是我拿出鐮刀去割草。我奮力往野草砍去,可是野草不但沒有被砍掉,反而我的手還被割出一個口子來。爸爸看到這情景急忙過來教我割草,爸爸對我說:"割草先得把草摟緊,然后用力把草往下壓,然后再用鐮刀用力去割,這樣才能把草徹底割掉。于是,我按照爸爸教我的方法去做,果然,草一下子被我割掉了。在我和爸爸的共同努力 下,終于把草割光了。我還幫助媽媽清掃地面,然后恭恭敬敬的擺上鮮花,最后打道回府。
雖然清明節很辛苦,但是我很高興 ,因為學到了知識,用自己的實際行動 ,表達了對祖先的懷念和尊敬,我想一定是很有積極意義的。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唐代詩人杜牧寫下的著名詩句至今仍然傳誦。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里最特殊的一個。不是為了慶祝節日,而是為了紀念先人,傳遞人們的思念之情。
清明作文600字 篇10
清明節這天想到的自然只是清明。凡是在這個時節過節的人,大都知道這個節日的起源,就不值得多說了。
在中國人們傳說的古訓,可信可否。
比如說“好人不長壽”,只是對我的父母是可信的,他們都來不及活到高壽,便去做了好人,早已令我時常寄與無盡的哀思。還有“好人一生平安”,卻是可否的,有我的好多先哲,還沒完成他們或輝煌或艱辛的理想,便只能在清明去被人想起,這又怎能算做是好人一生平安。
在中國人們背誦的古詩,可對可錯。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是個物候學的范疇。中國這么大,在清明前后,從春分至谷雨的時段,除了局部地區以外定是會下過雨的。杜牧的清明詩開篇是對的,是很可以討好后人的。“路上行人欲斷魂”就不知是對錯了。待我們讀懂了《清明上河圖》這幅畫作,就又很好解釋了。北宋的張擇端在這幅傳世名畫上,即沒畫老虎也沒畫蒼蠅,這種熙熙攘攘的和平盛世才能叫做清明。明白了這里的清明不是講的時令節氣,也就可以不再犯錯了。
在中國人們知道的古事,可真可假。
清明節前的“春分”,我途徑山西省太原的介休那里有座山叫綿山,也叫“介山”,如果知道了兩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晉文公為何將綿山改做“介山”也就知道了介子推,“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的片衣血詩的典故,也便會知曉了清明的真實意境。
清明清明,清政廉明。
只是可惜今天的輿論導向已將清明定意為“踏青祈福”的節日,似在故意的將清明祭祖的傳統也去遺忘。
二0一三年四月四日
清明日于松原和易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