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軍訓話題的作文
寫作文有很多好處,它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寫作技能。大學軍訓話題的作文怎么才能寫好?這里分享一些大學軍訓話題的作文,方便大家學習。
大學軍訓話題的作文篇1
酒,寄予了太多感情。正是如此,它才沒有趨于平庸,也不僅是一杯酒。——題記
隨手拿起報紙,頭條是一條關于男子醉駕撞人的新聞,旁邊的照片閃著夜晚的光芒——還有大大小小的警車紅藍相間的燈。這個世界怎么了?酒和生活,為何如此格格不入?要知道,千百年來,從文人到豪客,從帝王將相到草莽耕樵,酒一直都是寵兒呢!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這是一杯新釀的酒,酒面浮起的泡沫猶如一群綠螞蟻。暮色茫茫,風雪大作,這杯酒等待著朋友歸來。一杯溫酒,溫暖了那個臘月,溫暖了白居易,更加溫暖了千百年后的我們。這杯酒,暖心。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這是一杯振奮人心的酒,舉杯邀月,嘆息人生一場夢。東坡的黃州赤壁,永遠都是那么豪放。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千堆雪中,巨星與江月同輝!當繁華落盡,蘇軾舉起手中的酒杯,把感慨和嘆息埋在心底,用這杯酒慰藉了黃州或者中國的每一條江,每一輪月,和每一個奔波中的人。這杯酒,灑脫。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一杯酒有著慢慢的苦澀。黃葉凋落,漫天紛飛,這個蕭條的秋天,勾起了范仲淹無限的思念。明月樓高休獨倚,想必他是親身實踐過的,否則怎么會平添兩行思鄉清淚呢?酒入愁腸,感極而悲,別離的愁思穿越時空,被不同的人品味。或許,男人的眼淚總是和酒一起流出。這杯酒,惆悵。
酒啊,釀造他們的是誰?那天的天氣如何?人們懷著怎樣的心情將米漿連同祝福一起封存進酒缸?一切的答案都找不到,只有我們獨自思考。酒香,透過歲月的迷霧,清晰而又模糊。
恍惚間,風雪大作,驚濤拍岸,月華如水……不同的歷史場景在我身邊一一重現,酒香若有若無,卻從未離開過。
生命如此脆弱,身形注定在白云蒼狗的短暫光陰里寂滅。釀造它的人不在了,拿起它的人不在了,它曾經的環境已灰飛煙滅,碎片也無處可尋。生命又如此堅強。當以往的一切都不復存在,那些舉杯痛飲的人影猶在,酒桌上的刀光劍影猶在。世情往事,都封存在瀲滟的陳酒里,浸漬出琥珀色的永恒之光。
喝了這杯酒,且讓我們重新定義酒的價值,以它的名義給自己灌注豪情斗志,給自己劍膽琴心,在這無垠的時空里,以蜉蝣般的短暫生命創造不朽的酒色傳奇。
大學軍訓話題的作文篇2
姥爺愛喝酒,每天吃飯時他總會拿出自己心愛的酒杯。這個酒杯只是一個普通的瓷杯,由于年代久遠,沒有酒也飄散著酒香。倒上酒,瞇著眼睛抿上一小口,有時還砸吧砸吧那張滿是皺紋的嘴。好半天過去才擠出一個“香”字。
姥爺能說酒。他常一本正經的對我說:“喝酒是一門學問,就像你學習一樣,我在學酒。酒是個好東西,到了冬天感到冷的時候,這時抿上一小口,全身都暖呼呼的。你能說酒對人是十分有害的么?”姥爺臉上顯得很得意,如同孩子一般天真。
姥爺會品酒。我仍記得我第一次品酒:那時我還小,常常看見老爺喝酒是很愜意的樣子,心想:“酒一定是一種非常好喝的飲料,一定是老爺自己想喝,才舍不得給我喝。”一天中午,我趁姥爺不注意時,偷拿了一小杯,滿懷激情嘗了一小口。“好辣,好辣,什么鬼東西嘛。”我感到全世界都在搖晃,嗓子又干又燙。端起一碗水就喝。我質問姥爺:“這是啥東西,好辣!”姥爺看我一臉通紅,大笑起來。
姥爺品酒絕對不會像我一樣,他品的有滋有味。倒上那最愛的白酒,配上幾道下酒菜。慢慢地端起酒杯,小小的抿上一口,在口中含上一會,細細品嘗。一小杯酒就要喝很長時間,我奇怪姥爺為什么不醉呢。
姥爺品酒后會有一番的精彩人生感悟。酒就像人的一輩子,開始是一種味道,喝到中間是一種味道,等到最后,便又成了一種味道。所以人的一生都不是平平順順的,也會偶有遇到坎坷的時候,懂嗎?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老爺喜歡喝酒,卻教育我說:酒雖是個好東西,可是有時會耽誤大事。你現在是個孩子,一定要牢記長大后盡量不喝酒。
大學軍訓話題的作文篇3
湖邊,端一杯酒,醇香的酒從嘴唇一直燃燒到肚里,一股飄飄然的感覺,似乎飛向了唯美的世界。
從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到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直到現在的無酒不歡,都在詮釋著酒對于人們的重要性。
出于好奇,我曾找到許多關于酒的有趣故事,酒有很多很多別名,你是否知道呢?
忘憂:因為酒可以使人忘掉憂愁,所以就借此意而取名。晉代陶潛《飲酒》一詩中,就有這樣的說法,“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天祿:語出《漢書·食貨志》,“酒者,天之美祿”。相傳,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對諸臣說,“酒能輔和氣,宜封天祿大夫”,因此,酒就又被稱為“天祿大夫”。
人生就好比在飲著一杯酒,卻不知是淡是烈,不管怎樣,你都得飲下。把握手中的杯杯酒,也許你就是在把握著自己的人生。
大學軍訓話題的作文篇4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中國人在吃食的方面大有深究,像李白那樣的大詩仙,有許多佳作莫不過微醉時分有感而發,似“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酒,在古時,恐怕是詩人訴說哀思的最忠實友人了吧。酒的色彩不過是,紅得似血的玫瑰酒,濃醇亮白的五糧液,色彩或深或淺,或沉穩或清亮的雞尾酒這些也只是酒類的冰山一角。酒的色彩是多變的,酒的味道也是多變的,酒本身也是神秘莫測,充滿未知的神域。
我第一次嘗試舔過的酒是瓶裝的雞尾酒,度數不高,晶藍深邃的顏色一下把我吸引。那時,我感受到一股甜蜜蜜的味道一下充盈了我的全身,好像融化在其中。我浸在溫暖里,就如同在暖春見到一叢杜鵑花開,粉嫩粉嫩的花相互簇擁,爭先恐后地窺探著。這一杯小小的酒給我帶來淡粉色的溫暖。
酒就如人生,冷暖交織,悲喜交加。
小時吟過一首詩:“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我以為很順口,來來回回誦讀,卻沒見詩中的那份凄涼。
現在,回首。不知是笑是愁。笑的是醉臥在沙場上的景象,愁的是戰場上血流成河,堆尸如山的殘酷。這一走,或許“八十始得歸”,或許非死即傷。沒有親人,沒有朋友。孤寂,悲痛,凄凄慘慘戚戚。唯能做的,唯有借酒消愁。酒,是戰場上凄慘的紅色,是戰士們心中心灰意冷的白色,也是社會打打殺殺,冷酷無情的黑色。
酒,是苦的。
當然,生活也不僅僅是冷色調,生活也有暖色調。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雖然蘇軾此時的憂愁還未消散,但,圓月美酒伴隨我,又何必斤斤計較?我不可辜負了這良辰美景,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欲乘風歸去,在月宮里,把橫笛吹得響徹云霄,喚起人們對美好境界的追求與向往。
此時,蘇軾的酒可能有些苦澀,但是卻充滿著另一份憧憬于其中。這時,酒應該是藍色吧憂慮卻充滿希冀。
《水調歌頭》中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也許也含有這一番情誼吧。
酒,也許是苦辣的,但它也有自己的甜美之處,只是差了發現美的眼睛。
我不能判定酒的色彩是如何,就像我不能訴說人生的色彩是怎樣的。
我只能說,美酒似人生,色彩與口味的調味棒在我們自己手里。我們應靠自己調制出美酒,如同我們自己繪制出美妙彩色的人生。
大學軍訓話題的作文篇5
秋風蕭瑟里,一個伶仃的老者,醉臥江邊,高舉酒壺,脖子一昂,譏笑世俗的聲音伴著滾滾江水涌向他美麗的幻想。又一個思鄉的夜,一個滄桑的游子,飲下一壺烈酒,放聲高歌,塵世的紛擾與憂愁,一飲而散。又是爛醉如泥,一個游客醉臥在桌上,瀟灑酣暢,天子呼來不應,只尋得豪情萬丈。
他的一生離不開酒。那個時代的布景,盡管是榮華富貴,但也終究擺脫不了庸俗腐爛之氣。追名逐利,趨炎附勢,攀附權貴,在李白看來是那么的索然無味,不屑一顧;不屑于官場,但又才情四溢的李太白,只顧縱情于淺酌與豪飲之間,在他醉眼迷蒙中,那個喧鬧的、渾濁不堪的世界才逐漸模糊以至不見。而酒,則成了他的精神的依托。“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不正是這“萬古愁”,才讓李太白浸泡在酒缸里,不能自拔的嗎?然而,與其說他的一生離不開酒,還不如說酒成就了他。
酒,讓他沉醉于那個寧靜安逸的心中世界,卻又清醒地注視著身邊低俗的一切,或悲嘆,或惋惜,或憤慨,都化成一首首酣暢淋漓的詩篇,追問靈魂深處的良心。或《月下獨酌》,或《把酒問月》,或勸友人《將進酒》……只有在酒中,他才能深感自我人生的價值,是快活似仙人的心態,是不被束縛的感受,是放下一切傷痛的釋然;只有在酒中,他的神情,他的話語,他的舉止,才敢于桀驁不馴,別于世俗。當揮毫,筆尖飽醮的,也分不清是墨還是酒了,他的詩篇,浸透了酒的醉色,才那么醉人的吧。
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好退避世俗紛擾,歸隱自潔者,如阮籍、嵇康、陶淵明等,似乎大都好酒,他們或是留下一些千古名篇,或是留下一個純凈的名聲,但終究喚醒不了沉醉于名、利中的世界;然而縱使喚醒不了眼前這沉睡的世界吧,酒的精神畢竟已釀成芳香四溢的詩文,有這清醒的精神在,誰能說,世人就不會有覺醒的時候呢?
此刻,我欲舉杯飲下太白酒,嗅一嗅那清新脫俗的氣味,讓它滲透我的心,洗去塵世的污垢。想必那是一種放下虛名后的釋然吧。
大學軍訓話題的作文篇6
我們的情感多如夜空中的繁星,有喜愛,有憤怒,有討厭……其中有一件讓我后悔的事就如星空中最亮的星,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那是一個星期六的早上,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我趴在書桌上,一會兒撓撓頭,一會兒摳摳手,絞盡腦汁的思考以前的事例,可是我的腦筋就像沒信號一樣怎么也想不起來,忽然我想起了以前的大詩人都是喝酒喝的酩酊大醉后才寫出那么好的詩句的,那我也試試吧。應該也能寫出好的文章吧。想到這兒,我就放下筆,走到了餐廳,只見一瓶紅酒靜靜地立在櫥柜上。我連忙走上前去,剛剛拿起那瓶酒,我就回憶起了一次爺爺來我們家,和爸爸交談時好像說過白酒比紅酒烈。
“嘖嘖,那白酒的效果應該更好吧。”我自言自語道。說完,我便放下紅酒開始搜索白酒的“蹤跡”。我的目光在櫥柜上一層層掃過,終于在最底下一層定格下來,那是一瓶已經開過頭的白酒。我找來一個杯子,先倒了一點舔了一小口,“哇,好辣!”我的舌頭頓時充滿了又麻又辣的感覺。我再一次開始思考作文素材,可是還毫無頭緒,便心想:應該是酒太少了,“功力”不夠吧。我一狠心倒了滿滿一杯,然后一飲而盡。頓時,頓時滿口麻辣,胃里翻江倒海。我立刻將酒和杯子都放回去,回到了我的房間。這時的我眉頭皺成一團,繼續苦思冥想,卻發現腦子里一片空白,難道飲酒沒用嗎?我變得模糊起來,便倒在床上眼皮打起架來,迷迷糊糊的……。
我猛地睜開眼睛,只見這時已經到中午了,我又變得清醒起來。我突然想起爸爸告訴過我現在不能喝酒,要成年了才能喝酒,我真是太糊涂了!
每每想起這件事我都后悔無比,我想:以后我們做事情一定不能莽撞沖動,要三思而后行。
大學軍訓話題的作文篇7
人生如詩,趁青春年華,落筆搖五岳,創人生之佳績,書人世之繁華。
人生如酒,趁年少盛世,得意須盡歡,得人生之樂趣,享人世之情意。
詩酒年華,過一種平衡的生活。如詩之高亢,在高亢中追逐夢想;如酒之陳香,在陳香中盡其歡心。凌云之壯志與閑適之逸致,逐夢之雄心與享受之閑情,兩相和鳴,便奏出這美妙而平衡的梵音。
如詩如酒,平衡身姿,舞出一樹花開。
孔子如雄鷹,驅木車而游列國,憑壯志而說四方,誓將仁者之說傳遍四海,為生民立命,為世人謀福,終得萬人頌揚,成其萬古流芳。莊子如燕雀,淡泊以寧靜,閑適而自得;于美夢中逐蝶,于生活中享樂,無為之論為萬人所稱道,自適之情傳遍神州大地。
而我們當懷一顆孔子之心,染一身莊子之氣,在奮斗中如孔子,搏擊長空,劍指天下,創人生之輝煌,書生年之華章;在生活中如莊子,閑情自適,樂享年華,得生活之樂趣,享本心之逸致。拼搏與寧靜的平衡,方得人瀟灑一生,豈不樂哉?
如詩如酒,平衡生活,釀出一壇陳釀。
國學大師季羨林曾在《留德十年》中,回憶了求學之路的種種。他曾在教室內苦譯名著,也曾和友人攜手與席勒草坪漫步;他曾在宿舍里刻苦研究,也曾在俾斯麥塔上俯瞰哥廷根;他曾在木屋內鉆研文字,也曾在浪漫的咖啡館內回味人生……
大師亦是如此,在勞與逸的平衡中,充盈人生,逍遙自得。既無畏前途之艱辛,也擁有奮力拼搏之當今,更樂享生命之情趣而收放自如。人生得此平衡,怎能不令歲月釀出一壇美酒,溫一壺月光,回味無窮,歷久彌香?
如詩如酒,平衡自我,奏出一曲佳音。
人活一世當學歐陽修,雖身為父母官,為人民鞠躬盡瘁,日夜不休,但亦不改其樂,享人生之趣,與滁人盡歡而游,賞四時之景,樂亦無窮。亦可如劉郎,既為生民造福,福澤后世,又能徜徉于民歌與詩詞之間,誦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佳句。尚可似白居易,盡忠于太守政事,造白堤以安民;也不忘以己之私志,游煙雨江南,登錦繡群山。
古來賢者,不唯有盡忠職守之心,亦有投其所好之情。一張一弛的平衡之間,方令我輩稱羨。山水之樂,忠君之事,兼而有之,相交相織平衡而自得,怎不令人心生向往?
平衡于詩酒之間,花開一樹,盡享繁華。
平衡于詩酒之間,佳釀一壇,盡聞其香。
平衡于詩酒之間,佳音一曲,盡聽梵音。
如此平衡生活,如此詩酒年華,吾心愿之,吾心樂之,吾心愛之!
大學軍訓話題的作文篇8
成長到今天才明白,父愛如酒,這么多年過去,酒香依然,不曾消散,只是我,終于學會了如何品嘗。——題記
我的父親是一個冷漠寡言的人,尤其是與我的相處。我們之間的對話常常少得可憐,在家庭中,他也總是充當黑臉的角色,使我常常想頂撞他卻又不敢。越是長大,越覺得我們的父女關系和其他人不同。
最近,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大熱。五個星爸帶著他們可愛的孩子為觀眾呈現出了許多溫情瞬間。我看著里面的孩子大聲地為他們的父親加油、吶喊,看見他們一點兒也不難為情地說“我愛你”時,感到十分羨慕。但仔細回想一下,我和父親之間,也還是有過這樣溫情的時刻。如果不是努力地去仔細回想,我想這些零碎的記憶很快就會隨年歲的增長而消失不見。
“小時候,我們的城市像郊外,我們的腳步很輕快。那時天空很藍,心很小,路很寬。”
那時的我還很小,小到我已經完全不記得自己的年齡。我們一家三口蝸居在一間很小的房子里,每到睡覺前,我便會躺在父親身上看電視。我總是愛踩他的肚皮,有時一不小心就撲倒在床上,然后便開始咯咯傻笑,父親也跟著笑起來。溫暖的笑聲蓋過了電視機的聲音,充斥著整個房間。
“長大后,我們的存在像塵埃,我們的距離被拉開。有時相處很難,想很多,話很短。”
曾經聽母親說,在我剛上小學的那個暑假,我被寄養在鄉下外婆家,到快開學時,父母便到外婆家來接我。父親走在前,母親走在后。我早早就等在門口,遠遠地看到他們來時,高興地跑上前去,嘴里喊著“媽——媽——”,直接繞過了走在前面的父親,跑向母親,一把抱住了她。這樣的舉動使走在前面的父親十分尷尬。
路邊的水杉不知什么時候長成了直插云霄的參天模樣,絲毫看不到過度。就像我與父親的關系一樣。
“腦海最珍貴的一幅畫,是你載著我叮嚀我。要我抓牢你身旁,安心在你背后飛翔。”
那天,因為有事去找父親,所以便去了他的辦公室。進去時發現他不在。我突然看見玻璃案板下壓著一張微微泛黃的畫,上面的落款是“徐蘊儀七歲作”。我有些吃驚,甚至不記得我畫過這樣一幅畫。他的皮夾攤開倒放在桌上,我拿起來一看,發現里面夾著一張我很小時拍的照片。我看著那上面長得跟現在不太像的面龐,微微紅了眼眶。
揭開父愛這杯酒的酒蓋,我如愿聞到了濃郁的酒香。我想,我終于學會了品嘗。
大學軍訓話題的作文篇9
以水為形,不耀不鳴,暗藏其影,寵辱不驚;以火為性,飄香赦靈,暗下己令,控人之情。——題記
對于酒,人們褒貶不一,有的生性喜酒,熱愛這辛辣中又帶有甘甜的味道;有的人數杯即醉,不省人事;有的人認為酒可養生,能理氣通血;有的人卻說酒有毒性,含有乙醇等物質。但我認為,酒不只是一種飲品,還是中華民族文化千年沉淀的精華之一,更是中華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元素,不可缺少
在兒時,每天都能看到爸爸飲酒。專注地將那透亮的液體倒入精致的小壺中,那么的小,連我看著也覺得裝不了幾杯,再細細的斟滿面前的酒杯,在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先細品一口,再仰頭一飲而盡,閉眼慢慢的回味一段,再斟滿一杯……
我曾趁爸爸不注意時,偷偷地也學著他倒了一小杯酒,想嘗嘗這到底是什么樣美味的物品,能讓爸爸如此的陶醉。先細細的抿了一口,還沒等我閉上眼睛好好的品味一番,便被一股辛辣的氣息嗆住了,好像有一股酒氣從我的鼻孔中沖了出來,咳得我眼淚都流了出來。對于這第一次喝酒,我是記憶猶新,并且在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對爸爸表示敬佩——那么難喝的東西,他是怎么喝下去的?竟然還露出一副陶醉的表情。
直到幾年前,我才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喝酒。酒入口,不急著去咽,將其停在口中品味一會,再如細流般咽下,余下的那些一飲而盡,吞入腹中,一陣辛辣過后,便能感覺到口中留下的馥郁的香氣。就是在這時我體會到了神奇的酒的文化,并開始追尋它。
對酒的起源有著不同的幾種說法,有人說是儀狄,有人說是杜康,也有人認為酒與天地同時。原始先民開始從洞穴里、石縫中挑揀酸敗苦辣的變質果實中帶有特殊芳香氣味的酒果時,這透著酒香的果實對人生理和心理上產生了奇妙的作用。在這混山茂林中,酒文化閃現出第一抹淡色的.曙光。
自古以來,酒的文化就不斷的傳承與發展。多少的王侯將相、騷人墨客、詩人隱士狂戀著酒,又有多少的風流雅士與酒有關。有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使宋朝延續了三百多年。也有李白斗酒詩百篇,留下了多少的傳世名篇。有竹林七賢的放蕩不羈,于竹林之中甘歌縱酒。也有唐朝的飲中八仙,流傳千古。
酒也代表了超脫的淡然,只愿就此長醉不醒,不看紅塵。古人淡雅之士飲酒,豪放之士飲酒,粗魯之人飲酒,富貴之人飲酒……于悲傷之時,有酒相陪;快樂時,有酒相陪;團聚時,有酒相陪;離別時,有酒相陪……將喜、怒、哀、懼統統融入酒中,一醉之下,忘卻所有。
酒,作為中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任它如何的傷身,有如何的毒性,我們也找不到一種東西取而代之。千年的流傳,早已深入人心,不可或缺。
汝以水為形,以火為性。取食糧之精,以酒為名。妙哉多少騷人墨客自命一世英名,終難逃其誘性,欲罷不行;怪哉無命卻似神明換得萬古留名,實乃高明絕頂,自愧初醒……
大學軍訓話題的作文篇10
茶入口而溫,聞香而不艷,味苦卻不澀,恰似了中國文化的深厚與質樸。茶在某種程度上是東方文化的象征。手捧一杯清茶,翻上一本《論語》或是《鬼谷子》,品位簡潔卻雋永的語言,配合著唇邊回味的觸覺,便是最和諧的搭配。
與茶相對的是酒。酒味香而濃,或干洌,或清醇,明快而可一飲而盡。如果說茶所代表的是東方,酒便是西方文化的代言人了。歐洲的建筑與文化都有一種現實的明快與大氣,哥特式尖頂圓拱的教堂乍看便可令人肅然起敬。西方的美在于精致的外觀與金碧輝煌,不似東方崇尚園林似的清幽,曲折而無法一眼看穿。
我想我還是喜歡喝茶的。
羅馬人在控制了整個歐洲之后卻可悲地走向死亡,因為死神敲響了他的臣民的門,或者說是他的臣民親自打開了迎請死神的門。當他們滿足于口腹與眼球時,生活便開始失去了意義。如何能夠死得更壯烈、更奇特,便成了全部的追求。這樣一種毫無生氣的精神狀態是不能支撐這個如此龐大的帝國的。我不知道當時的羅馬是否已有了茶葉,但羅馬人必然是更傾向于酒的。喜歡一飲而盡之后的滿足。而滿足之后又是什么?只是一片空虛,或者是意識的混亂。他們若品茶,就會知道,無論怎樣的苦澀過后總有回味,而沒有苦澀的甘甜,就只能是甘甜罷了。
因此飲茶而生的中國人,無論何時總有清醒者。
汨羅江邊,那一句“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刻畫了一位以身投江的清醒者。
南山下,菊花旁,那一位看清了仕途的清醒者安然守著他的“心遠地自偏”。
更不用說近代那一位用他的“投槍匕首”冷眼看國人的清醒者!
茶可醒人心智,更是閑適時供人品味之物。若將味道隱藏得太深,一杯清茶,讓人無心去品,就只是一杯解渴之物。現在的人們早傾向于咖啡了,包含著茶的清醒與酒的明快的產物。品茶卻成了一種小資情調,茶道也成了束之高閣的藝術。不過這樣也好,與其被當成一杯解渴物,還不如被放到欣賞的位置。
只是有些東西是不該被忘卻的。追求著,追求著,看著東方的茶逐漸被替代,我有種無可比擬的悲哀,好像幾千年的“茶文化”被壓縮成了“酒文化”的一個背影,一個可以隨手去掉的位置。那曲折的回味也成了不必要的回味,妨礙了人們一下嘗出真味。
但我想,我們還是該去泡杯茶的。
大學軍訓話題的作文篇11
酒,或芳香,或濃烈;酒,既能強身,亦可傷身;酒,可借來消愁,又可增添憂愁……生活如酒,或辛辣或甘醇。自古以來,人就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在生活中飽嘗酒之滋味。
她的一生令無數人感嘆,感嘆她人生的不易,感嘆她凄美的人生。國破家亡,物是人非。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純真時光早已遠去。舉案齊眉,琴瑟合鳴的幸福瞬間也不復存在。三杯兩盞淡酒,細細品味,不再有把酒東籬,暗香盈袖的愜意,只有滿腹的凄苦哀愁。
她就是一代才女——李清照。她顛沛流離,漂泊無依,只有以酒為伴,細細品味酒的苦澀,只有借酒消愁,可是舊愁未去又添新愁。酒之愁苦,清照最有感觸。
一篇《醉翁亭記》流傳千古,一代賢臣永垂史冊。瑯琊山風景秀麗,林壑尤美,他領著百姓林間游樂,欣賞山間朝暮之景,欣賞林間四時之景,景不同而樂相同。疲憊時,林間談笑、設宴、玩樂、飲酒,好一幅官與民和諧同樂的怡人畫面。端起酒杯,飲少輒醉,酒不醉人人自醉,醉在山間美景,醉在百姓和樂。
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他仁愛待人,關心百姓,快樂之余借酒助興,拋卻所有,只有酒的醇香久久縈繞。酒之甘醇,醉翁最有體會。
他一生仕途坎坷,波折重重。人們只在意他是愛國詩人,卻很少有人想起他不幸的愛情。他與表妹結為恩愛伴侶,但命運卻是如此不公,恩愛夫妻只有情斷意絕,兩兩相思卻無果。上天又是如此會折磨人,憂愁苦悶的兩人竟在沈家花園不期而遇。相愛之人重相聚,過去愛妻成他妻。唐婉送來一杯酒,他兩行熱淚凄然而下,揚頭飲下這苦酒,辛辣苦澀。
他就是著名詩人——陸游。他與唐婉的愛情令人感動,可結局卻不得不令人感嘆,憂郁的他借酒澆愁,以酒寄托對愛人的思念,讓寂寞空虛的自己得以解脫。酒之辛辣,放翁最有話說。
生活如酒,不同的人生品出不同的滋味……
